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媒体聚焦

【央广网】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行时丨区域心电一张网 打通“救心高速路”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8日消息(总台记者丁华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看病难”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破题的关键是要在资源配置上做文章,把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在资源配置中破解“看病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哪些好的探索和经验?

患者可以在社区医院接受远程心电图检查

王先生最近心脏时有不适,前往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在护士的帮助下,戴上了非常轻便的远程穿戴式动态心电图设备,开展48小时监测。

1.jpg

王先生在护士的帮助下,戴上了非常轻便的远程穿戴式动态心电图设备(总台记者丁华艳 摄)

“这个非常快,佩戴也很方便,患者对佩戴效果比较满意。再加上又是安贞医院给做数据分析,出结果、出报告,患者信任度很高。”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聂秋红说,因为背后有以治疗心血管疾病见长的大型三甲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做支撑,患者对这个检查很放心。

心电区域一张网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2.jpg

北京市朝阳区长程动态心电区域一张网(总台记者丁华艳 摄)

作为常规的心脏电生理功能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广泛适用于心脏病诊断及疗效判断。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动态心电图设备不足、人员技术不足等原因,导致患者扎堆大医院,挂号难、等待时间长等问题长期困扰患者。

为破解这个难题,北京安贞医院凭借在新型生物材料技术、微型传感器技术、无线低功耗传输技术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在北京市朝阳区建立了长程动态心电区域一张网。

“我们这个项目,一个月能够服务1000例至1500例来自朝阳区社区医院的患者,这个数量是从零一点一点增长起来的。因为以前朝阳区的社区医院基本上都没有能力做长程动态心电分析,既没有设备,也没有相关的技术经验。”北京安贞医院心电图室负责人王熙介绍,心电区域一张网项目已经协助朝阳区内3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服务,项目运行一年半以来,为基层医院患者远程分析心电图超过13000份。

社区医院检查 三甲医院出分析报告

3.jpg

北京安贞医院心电图医师为接收到的心电图做分析(总台记者丁华艳 摄)

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在辖区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部分二级医疗机构进行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后,监测数据可以直接传到北京安贞医院,由医院心电图医师为他们做分析。

王熙说:“社区给患者做检查,我们给做动态心电图分析。如果我们分析出来有大于3秒的长间歇患者或者有持续房颤的危重症患者,我们会在微信工作群里直接通知病房的大夫,由管床位的大夫联系患者直接来我们安贞医院住院。出完相关报告基本上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病房会直接给患者排床,只要能赶到。”

为危重症患者启动就医“绿色通道”

4.jpg

北京安贞医院孙卫平主任医师在电话通知重症患者就诊(总台记者丁华艳 摄)

一旦发现危重症患者,心电图室医生会立刻在院内工作群与病房医生协调。北京安贞医院心脏起搏与CIED中心医师陈洁若介绍,信息传递到病房环节后,会为患者启动就医“绿色通道”,打通“救心高速路”

陈洁若说:“我们会再次给患者分一个轻重缓急。如果判断患者需要尽快住院安装起搏器,我们会立即协调床位,并且专人跟他们对接。从他们出门那一刻开始,我们会保持跟踪,直到进入我们的诊治范围之内,最大程度保障他们的安全。还有一些患者,我们评估他可以到门诊来,需要亲眼看一看,问一问症状,结合情况再决定下一步的诊疗方向。对于这样的患者,我们会推荐他择期来医院,我们会给他加号或者指导其挂什么号。”

优质医疗资源从“云端”下沉到基层

5.jpg

北京安贞医院郝蓬主任医师在酒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督导检查,指导心电检查设备的使用(总台记者丁华艳 摄)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互联互通助力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从“云端”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受益于“绿色通道”,患者王女士快速就医手术,目前已经康复。她的家人对长程动态心电区域一张网的工作机制赞不绝口:“很满意,很满意,打完电话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大夫给加的号,直接就给办理住院手续了。这方便多了,及时给我们指出上哪里,找哪位医生,给我们省了很多麻烦。”

编辑:丁骁